【致敬吾师】彭启福:为人师表立“德范” 教书育人重“身诠”

时间:[2018-09-29]

彭启福,男,福建长汀县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彭启福老师从教三十多年来,始终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用平凡的工作、无私的付出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2018年,彭启福老师获评 “安徽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躬耕讲坛数十载,只为桃李香

1983年夏天,刚满20岁的我带着……若隐若现的哲学之梦来到了长江之畔的芜湖——一个美丽却显得陌生的城市,在安徽师范大学开始了我哲学的生涯。”这是彭启福老师在他的《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后记中写下的一段话。整整35年过去了,社会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彭启福老师依然坚守在安师大的教师岗位上,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从学士、硕士、博士到硕导和博导,学识和地位的变迁并没有让老师忘记自己的身份—教师,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教书育人。

几十年来,他牢记本心,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朴实无华,默默耕耘。他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深造的学生毕业后给他写信:“我非常庆幸能在硕士阶段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您是我的哲学蒙师,是我乐观生活的楷模,更是我正直做人的榜样,学生万分感谢您的教诲和榜样!”在老师看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潜心科研成果丰,力求“学高为师”

彭启福老师认为,教书固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最根本的方面却在于自身的“悟道”。因此,以“科研”促“教学”,是彭启福老师几十年教书生涯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

一直以来,彭启福老师以诠释学研究为中心,注重哲学不同领域之间的融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内诠释学界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近年来,他不仅出版了《理解、解释与文化;诠释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研究》《理解之路;诠释学初论》等一系列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著作,而且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同时,他还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主持和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资助项目等多项。

科学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既开阔了他的眼界,也深化了他对哲学课题的领悟和思考,使他在教学上更加得心应手。20173月,彭启福老师的校级示范观摩课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专家评议认为:“彭启福老师对理论内容的讲解深入浅出,既能清晰说明学术研究中的争议问题,又能把握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既能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融入课堂,又能很好地顾及学生的专业背景,使同学们在以前的认知基础上得到提升。……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弘道立德“行”之成,推崇“身正为范”

刚到安师大任教时,彭启福老师就听到老一辈学者文秉模教授的一句名言: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做“学问”,更要学做“人的学问”。彭启福老师意识到:对教师而言,不仅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育人。在他看来,“道,行之而成”,应该注重“身诠”,即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典范,去影响学生完美品格的养成。

有一次,一位博士生为写博士论文慕名来信请教相关专业问题,彭启福老师不顾连日照料病重爱人带来的疲劳,多次回信解疑答惑。该博士生了解情况后,对彭启福老师高尚的教师人格赞叹不已。

彭启福老师崇高的师德师风和他深厚的学术造诣一样,被学院同行和学生共同点赞,他也多次荣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安徽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35年来,彭启福老师一直踏踏实实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第一线,真正体会到了教师的艰辛与快乐。面对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他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毫无怨言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务处 汪文文 米亨)

 


Copyright 2007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