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良老师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在高校工作23年,在教学岗位上勤奋耕耘,着力奉献。
教学相长重细节 问答之间师生乐
在对钢琴音乐本体共性认知的基础上,张旭良老师启迪学生的音乐艺术个性,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逐渐形成了符合高师钢琴教学规律的钢琴教学思路。
稳定学生学习心理,强化学生自我认知。张旭良老师注重感受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自我认知状态,并予以正确引导。在对98级钢琴专业学生张苑的一次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张苑(很苦恼而又无奈地):“张老师,我感觉有些音是自个蹦出2去?1来的。”她的状态是沮丧的,而且显得很无助。听她说完这句话,看到她的这种状态,张老师马上对她说了三个字:“祝贺你!”她听后一愣,惊喜中带着一丝疑惑的目光传递了她内心的激动和惶恐。“为什么?”她脱口问道。“因为你进步了!在此之前,绝大部分音都是自个蹦出来,你压根儿就不知道。现在你已经掌握了绝大部分音,这少部分‘有些音’自个蹦出来就被你发现了。你说你是不是进步了?是不是值得祝贺?”听张老师说完这些话,张苑的眼中闪烁着释然的喜悦和一丝悟道的深邃。
建立沟通机制,强化问题意识。由于钢琴艺术的实践性特点,学生鲜有思考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为此,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告诉他们这样一个道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提出问题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提出问题是对问题的理性总结过程,往往就在这一过程中,答案会自己浮现出来。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张老师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反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用“问题”引导“问题”,其结果就是:学生经常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恍然大悟,师生相视而笑,乐在其中。在一次授课过程中,06级研究生朱雅兰听完张老师的示范演奏,问了一个听起来很小的问题:“张老师,这个音你是怎么弹出来的?”正是这个听起来很小,实际上却触及了钢琴演奏艺术本质的问题,唤醒了张老师一直以来对钢琴演奏法的种种思考,催生了张老师的一部学术专著:《钢琴能量演奏法》,他用这部28万字的专著系统地回答了学生提出的这个“小”问题——“教学相长”的含义得到完美地诠释。
舞台实践释爱乐 第二课堂育人才
张旭良老师深知表演艺术实践对于教师本人状态的保持以及对于学生教学示范的重要作用,积极参加演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钢琴艺术实践活动,先后获国家级演奏奖两项。同时,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钢琴表演艺术实践活动、参加钢琴专业领域的比赛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育人工作。先后有数十位学生在国内及国际性的钢琴赛事中获得奖项。
悟道精修明乐知理 传道受业解惑答疑
张旭良老师广泛阅读钢琴艺术相关文献,对已有的理论体系开展深入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十数项科研课题(“钢琴基本技巧定型教学法”、“高等师范院校菜单式钢琴教学体系的建构”、“论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钢琴演奏机能训练与养护”、“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钢琴伴奏能力培养研究”、“安徽省高中室内乐教学研究”、“建国以来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研究”、“论中小学音乐教师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键盘乐器教学团队”等),完成了十余篇学术论文,阐释自己对钢琴艺术领域相关课题的理解和思考。
在所著《钢琴能量演奏法》一书中,张旭良老师通过对与钢琴演奏艺术相关的其他学科(诸如生物学、物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西方哲学、中国传统经络学说、中国传统哲学之太极学说等)知识的研究,阐释了钢琴演奏的实质即能量转化的观点,构建了钢琴能量演奏法体系,其中,他创编的“钢琴太极功”实现了对钢琴演奏者演奏机能的训练与养护,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该书并获国家图书馆收藏(ZC090629)。
张旭良老师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参加了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钢琴》的编写和修订工作,担任第一册主编。
正是基于扎实的科研工作,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角度切入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的开展钢琴教学工作,认真地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使命。
爱岗敬业捍卫师道 缪斯相伴培育新苗
面对学生——未来人民教师的新苗,张旭良老师深知培养他们成才重要,成人更重要。在教学工作中,张老师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唯乐不可以为伪”,只有以诚信为本,方能识得音乐的本然,方能得见音乐的奥妙,方能有完美地音乐表演。张老师从古典音乐严格规则基础上的均衡美启发学生认识规则对于音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告诫他们“自由是最大限度的自律”,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品质,感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为他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教二十三年来,张旭良老师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助力母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获“2006年安徽师范大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200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