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成溪,细微见著。张佩云老师作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一名普通教师,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对业务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乐于奉献;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学生为本,切实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成长状况,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中,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多年来,张佩云老师自觉将默默奉献作为人生追求,致力于教学工作和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建设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些精神都在张老师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方面:张佩云老师长期坚守育人工作一线,教学工作富有成效,她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践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来使学生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使学生们真正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张老师年均工作量超过300教分,课堂授课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她本人也因教学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获得了学校教学优秀奖,并且在学校举办的本科教学示范观摩课中,她的观摩课讲得很成功,获得了学校督导组、教务处、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2015年被评为安徽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科研育人方面:张佩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她以国家级基金和省级基金为基础,积极引导50余名本科生和多名硕士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张佩云老师具有创新进取的精神,将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相将结合,2010年首次在学院申请并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积极引导人文类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共同探索交叉学科的科研工作。张老师带领学生团队获得了安徽师范大学第一个软件著作权。学校每年会有一些科技竞赛活动,在参赛时,总会有一些参赛队请张老师帮忙指导参赛计划书中的部分内容,张老师每次都欣然接受,仔细阅读参赛队的作品,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她指导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等。张老师还承担了学生的实习和论文指导等工作,张老师积极将前沿和创新性研究内容引入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切实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理解、掌握和应用,她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有多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2017年毕业的硕士生孔洋于2018年被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攻读博士。张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论文多篇,于2018年被评为安徽师范大学“巾帼标兵”。
心理育人方面:张佩云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学生为本,切实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成长状况,她常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精神状况,及时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予以制止和正确引导,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很多时候,帮助别人,也只是举手之劳,但内心感受到了真正的愉快,这是张老师曾经就帮助学生做这些些微小事表示过的自己的感受。
服务育人方面:张佩云老师承担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报考研究生时,需要参加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专业课考试,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找到张老师,请她帮忙解惑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张老师总是耐心的为学生讲解,有时,为了使学生能真正弄懂一个理论,她有时会花上很长时间讲解,甚至在周末或其它休息时间,只要学生打电话,想麻烦张老师解疑答惑,张老师也总是爽快答应,从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学生考研方向和学校的选择方面,张老师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有益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受益,张佩云老师在教学工作之余,承担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张老师恪尽职守,工作兢兢业业,积极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作为主要负责人积极主动地承担了生物信息学二级博士点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申报和软件工程专业申报等工作。特别是 “软件工程”本科新专业的申报,由于时间紧,需要准备的资料多,张老师多次加班到深夜,将其做得井井有条。她还参与了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的工作,积极参与修订了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张老师身上体现得也非常明显,日常工作中,学生有教学和科研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只要有需要,张老师总是乐于指导和帮忙完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佩云老师充分发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热情地、默默地做好点滴的寻常小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并发扬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