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典型】桂晓骏:扎根三德村,做好“三德人”

编辑:谢康 时间:[2020-09-07]

2017年4月,根据省委统一部署,我校总务处桂晓骏同志作为第七批选派干部赴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挂职,任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2018年4月,改任工作队副队长。年多来,他始终不忘来时路,坚守初心使命,以“扎根三德村,做好‘三德人’”为工作、生活主线,努力将自己驻村帮扶的“毕业论文”写在三德大地上,写在7000名三德父老的心中。

抓学习勤走访,做律己忠诚的“守德人”

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选派帮扶干部作为其中的重要力量,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抓好学习懂政策,全面走访知民情”,尽职尽责守好自己的“道”、守好自己的“德”。

驻村之初,桂晓骏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从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到国家、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具体政策,都细细研读,重要内容都及时记录在本子上,并结合实际反复温习。密集的高强度学习使很快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平时在入户走访村里接待群众来访中,有些群众往往因为不了解政策而怒气冲冲,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享受某些待遇等,遇到这些情况,都会仔细了解群众的需求,再向他们解释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告知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经过耐心细致解释说明,那些带着怒气、怨气而来的群众通常都能予以理解。

三德村目前47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55,是宿松县贫困人口最多的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主要为因病、因残、家中无劳力等。针对不同情况的贫困户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非常不容易。桂晓骏和工作队其他同志驻村伊始,就逐户进行了走访,详细记录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收入情况、享受的帮扶政策、有什么实际需求等等。贫困户家的婚丧嫁娶、添子添孙情况他也会及时掌握,在脱贫攻坚信息系统中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在制订帮扶措施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精准帮扶。在平时走访或工作之余总是喜欢到群众家中坐坐,聊聊家常,问问老人的健康情况,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问问家人的务工情况,一来二去,群众也把当成了自家人,有什么想法也愿意交流了。

作为驻村帮扶干部,三年多来,桂晓骏将贫困群众看作亲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伤病痛时时牵动着他的心,而对自己的亲人却亏欠太多。2019年1月,他帮扶的贫困户家中老人突然生病住院,得到消息后,他立即赶到医院探望,帮助办理相关手续。而在此期间,他自己的父亲也病了,却只能强撑病体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检查。2017年他接受任务驻村扶贫的时候,孩子刚上初二,如今孩子已经高三了,在孩子成长最为关键、最需要陪伴和引导的这一段时间,他作为父亲却缺位了。桂晓骏说,他从来没有把驻村扶贫仅仅看成一项工作,而是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只有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才是对家庭、对人生的最大负责。

帮项目促产业,做勤勉务实的“弘德人”

驻村帮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智力扶持,帮助村“两委”谋划工作、完善制度、固化成果、形成机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同时,要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

2017年5月,桂晓骏初到三德村时,村档资料柜里堆满了资料,有盒子装的、绳子捆的、夹子夹的,需要查阅时往往要翻找很长时间,而且还不全面。他沉下心来,一张一张整理,加班加点利用两个星期时间将所有的资料分门别类按逻辑顺序整理,又用了一个月时间到处收集、补充完善,使每项工作资料形成完整的体系,共汇编装订成84册。如今若需要查阅资料只需调取相应的资料汇编册即可。

脱贫攻坚以来,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到村到户帮扶措施比较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两委”干部10个人承担着全村所有大小事务每天都会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而且随着电子化办公的普及,很多村干部因为不会使用电脑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出错概率大。面对这种情况,他积极介入,一方面主动承担了很多文字材料的撰写,如项目申报书、各类方案制定、工作计划、总结、资料汇编等,希望为村里留下相关工作模板、固化工作成果;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村干部学习使用电脑,提高他们电脑操作水平。现在,已有部分村干部能熟练运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

发展产业是拉动集体经济、吸纳群众就业的重要途径。驻村不久,桂晓骏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三德村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大户带动发展,导致政府一些产业扶贫政策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于是,他带着安庆市制定的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文件,找到村里有创业潜力的几个年轻人,鼓励他们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经过多次探讨论证,大家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筹集资金建设一个集果树种植、采摘、产品初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水果采摘园。确定建设方案以后,桂晓骏又带领他们前往无为市、繁昌县考察类似企业,学习果园建设管理和果树种植经验。经过一系列筹划准备,三德村第一个“三产融合”试点项目——术东采摘园于2018年11月破土动工,实现了三德村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新的突破。

2019年元旦前夕,采摘园建设需要测定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以便进行土壤改良。经与学校联系,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承担了测定任务。为了不影响工期,在那个寒冷的上午,冒着零下七八度的低温,桂晓骏一边向工作人员讲解如何确定取样点、如何取样,一边帮助采集土壤样品32个样点土壤取样完成后的双手早已冻得麻木。随后到来的元旦三天假期,他是躺在床上在高烧中度过的。目前,采摘园各种果树长势良好,今年果园中樱桃、油桃、毛桃、黄桃已挂果产生收益,在园中务工的贫困户可以人均年增收3000元。

讲文明树新风,做真情投入的“立德人”

扶贫扶志、立德树人是脱贫攻坚的要义,也是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开展教育扶贫和文明乡风建设,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开展教育扶贫是我校定点帮扶的侧重点。2017年11月,学校启动援建三德村光荣小学在线课堂录播教室,在随后的5个月时间里,桂晓骏除去春节放假的几天,几乎天天都施工现场,严格对照招、投标文件监督施工。用他自己的话说,不但要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更要确保施工材料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影响孩子们的健康。2018年5月,在线课堂建设完工,各项指标均达到预定标准,完美实现了安师大附小和光荣小学师生在线教学互动。

2018年12月,为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赋予三德村新的时代内涵,工作队向学校申请三德村捐资设立“三德奖”,并指派桂晓骏负责谋划奖项设立、评选标准等工作。经过深入思考、广泛调研、多次修改起草了《凉亭镇三德村“三德奖”评选办法》,确定奖项名称为“社会公德奖”“家庭美德奖”“自强品德奖”,并设定了评选标准和评选流程等。“三德奖”首届评选表彰30名获者,第二届评选表彰了27名获奖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要达到教育引导群众的效果,率先垂范是最好的办法。2017年8月,三德村一处山林因群众烧荒引燃茅草发生大火,火势离最近的居民区仅有50米左右,接到群众报告后,桂晓骏立即和村干部赶到现场,在村护林员和灭火器械尚未到达的情况下,抓起路边的扫帚、拿着折断的树枝就冲进了火场。经过20分钟的紧张扑救,火势终于被扑灭,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胳膊被荆棘划出了道道伤口,两只手也被尖锐的树枝划出了血。当在场群众得知桂晓骏是驻村工作队员后,都十分感动,表示一定会支持村里的工作,小心防范,不会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此外,还多次和村干部群众一道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村民组垃圾清理等工作,每次都是冲在前面,脏活累活抢着干,起着很好的带动引领作用。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桂晓骏更是没有后退,和工作队同事于正月初六就赶到三德村,在防护装备只有20只口罩的情况下,与“两委”同志一道入户宣传、上路值守、劝导群众,做好居家隔离观察对象的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贫困户胡某家有个孩子患有多重一级残疾,语言功能有障碍、智力水平较低、情绪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但是这个孩子上过几年学,会写一些常用字。从帮扶他家的第一天起,桂晓骏试着和这个孩子沟通,希望能改善他的情况甚至慢慢转变他。桂晓骏经常去他家,鼓励与人交流、教他控制情绪、引导他生活自理,几乎每星期两三次和他视频通话,了解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及时加以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个孩子不但能生活自理,而且在县里纱厂务工,每月收入有2600元,并且于今年春节期间结了婚。他给桂晓骏发的最多的信息是“叔叔,我想你了”。他和他母亲最关心的是桂晓骏还有多长时间结束驻村,说孩子舍不得走。更让桂晓骏欣慰的是,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三德村党员自发为抗疫捐款,这个孩子不是党员,但他坚持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托桂晓骏转交给村党总支,表示要为抗击疫情尽一点力。

桂晓骏同志到三德村驻村帮扶已有三年多了,他说,脱贫攻坚是一个向基层、向群众学习的过程,更是帮扶干部自身“守德、弘德、立德”的过程。他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凉亭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凉亭镇“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

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桂晓骏同志以他的实际行动向组织、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无愧无悔地扎根在三德村,做一个有信念、有信仰、有信心的“三德人”。

 

Copyright 2007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