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升老师是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着近20年党龄。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工程实践等工作中,真心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有着突出贡献。
多年来,陶老师承担《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工程制图》等多门本科生课程,教学效果优异,曾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校“三全育人”最美教师称号,多次获得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运用多种方式,落实课程思政
陶老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注重培育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强化吃苦耐劳精神,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重培养同学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疫情期间,陶海升老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经常利用微信、QQ、腾汛会议、电话、短信等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生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并让学生在家忙起来,指导学生在家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并收集本科生的工作总结60多份。每周组织本科生集体开展线上会议,学生轮流汇报工作。2019-2020学年第2学期线上会议17次,2020暑期线上会议9次,另外还经常性地组织小范围的学生专题会议。
注重创新教育,育人成果丰硕
习总书记曾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陶老师遵循习总书记的理念,将成果写在育人实践中。陶老师真心关爱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像父亲般关心学生的成长。他每天坐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和工作,深受学生爱戴;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
陶老师的实验室长期对本科生开放,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益指导和实践平台,从最初的每年每个年级5名到现在的每个年级有20来名学生。他每周组织并亲自参加,给这些本科生至少开一次学术会议。在他的长期指导下,学生中不乏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科研成果丰硕、科技竞赛成绩优异的同学。在他指导的本科生群体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拿到985、211、中科院、出国留学的研究生资格。如2017年毕业的10名本科生中,7位考上了985大学的研究生、1位录取到中科院研究生、1位录取本校研究生、1位考上公务员。2018年毕业的8名本科生,有7名考取研究生,1名考取公务员,其中保送到中科大研究生的吴洁同学获得2018年度“安徽省优秀大学生”称号。今年毕业的本科生中有9位录取研究生。多年来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20余篇(项)。累计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1项,省级铜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5项,省级优秀奖1项,芜湖市特等奖1项等等。他指导的本科生课外科技作品《生态系统净水模型》不仅获得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大赛一等奖(B类赛事),而且代表我校参加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成果展,受到社会各界及领导的高度赞誉,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今年暑期,陶老师同时指导3个本科生团队进行省级决赛(都是B类赛事,其中“挑战杯”1项,“互联网+”1项)和国家级决赛(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安徽省内唯一入选高校和全国师范类唯一入选高校进入决赛,本赛事是由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的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
践行科学研究,推动协同育人
陶老师认真指导研究生科研创新,每天基本都在实验室。在2019年下半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楼维修和2020年上半年疫情情况下,到目前为止,他指导的研究生在2020年还发表SCI论文7篇,录用SCI论文1篇,投出SCI期刊源论文4篇。他指导的一位2020年毕业研究生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全校理工科学院只有3位)和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研究生。
陶老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推动三个课堂协同育人。结合自身科学研究,每年坚持给学生开展多场科研讲座或报告,从大学新生进校的专业学习报告、教育讲座,到毕业典礼的讲话,都能够看到他。坚持指导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专业实践。2020年暑期,结合疫情,他还指导多个本科生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给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班授课;同时,参与教务处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将实践案例固化。
20余年来,陶海升老师一直踏踏实实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毫无怨言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是老师中的好榜样,是同学们心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