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典型】高强:用爱心和责任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编辑:谢康 时间:[2020-09-10]

高强老师,200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11年加入安师大附小,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负责严谨,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人民教育事业中,收获了学生们,家长们和同事们的信任和赞誉。

一、爱岗敬业,踏实勤奋

高强老师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老师。在八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他事无巨细,学校各项工作都能认真细致的完成,班级教育管理工作蒸蒸日上,收获了家长们百分百的满意度。孩子们眼中的高老师是一个从不因生病感冒而请假的牛人。唯一记得他请假的那次还是因为家里妻子待产,宝宝即将出生的那天上午。高老师上完上午的前两节课,才在同事们的催促下匆匆赶往地区医院,两个小时后,宝宝呱呱坠地。在同事们和家长们的眼里,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因为他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班级的孩子们身上。每天早晨,当孩子们走入教室,总能看到高老师早早地等候在教室门口。每日放学,高老师都会安全地把每一个孩子送到家长手里,然后下班后继续在校工作到很晚才回去。正是有了班主任的严谨,认真,负责,所在班级在短短接手一时间内,不管是学生的精神面貌还是学习质量,都有了巨大的改观。高老师的爱岗敬业和踏实勤奋,深受家长赞许。一位家长说,如果不是高老师的到来,她家孩子应该已经转校了,正是因为遇到了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孩子家长的心才定了。

二、关爱学生,引领成长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赖学生,依靠学生是高老师教书育人秉持的基本观念。从心里去爱每一个孩子,才能发自内心的帮助孩子。高老师把一届届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从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去了解和关心他们。记得四年前,高老师中途刚接手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这个班级因为在前四年换了三个班主任,班风学风特别差,课堂纪律混乱,课间追跑打闹现象严重。还记得刚开学的第一周,当他刚走进班级,就见两个人高马大的男生打了起来,其中一人突然一脚踹在了另一个人的肚子上,对方当场痛哭起来。面对这种紧急情况,高老师首先严厉呵止这种行为,立刻联系双方家长,并及时把被踹同学送至中医院检查。检查没问题后,又协同双方家长了解矛盾原因,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在以后的课间活动中对两个孩子加以细致关注,并利用下课,放学的时间找二人谈生活,谈学习,从思想和行为上引导二人相互团结。第二学期,这个班级的打架情况就降到了零。还记得也是在这个班级,一位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并拨打了110电话。由于家长不能及时到达,高老师立刻从学校请假,到达事发地点,所幸该生只是自行车发生了破损,人身没有明显受伤。高老师及时陪伴赶来的家长将孩子一起送到中医院检查身体。还记得有次一个男孩子不小心被同学踢到,导致脚踝受伤,联系对方父母,结果都没能及时联系到。高老师第一时间用电动车将孩子送往医院及时检查,所幸无碍。正是在他的这种认真负责,严慈相济的教育情怀下,这个班级的班容班风逐渐发生了变化,学习氛围日渐浓郁,孩子们也愈发团结,向上。一个学期后,一向吵吵嚷嚷的体育课和音乐课上,孩子们也纪律良好,任课老师都说再差的班级只要交给了高老师,他们就轻松了。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高老师一次次的放弃休息,走进各科课堂,深入学生群体,聆听他们的心声,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3)班,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一个学风优良,奋斗励志的团队。还记得三年级刚接手这个班,班风和学风都有很大问题,男孩子们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课代表们的责任心不够,班级服务意识不强,教室卫生比较脏乱差。高老师以身作则,凡事亲力亲为,以班级为家,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行为上不断有所进步,班级班风不久焕然一新。打扫卫生时,他身先士卒,而不是在旁边“指手画脚”,“袖手旁观”,同学们看到老师参与,更加忙的热火朝天,积极踊跃。课间地面的一片纸屑,他都会自己及时捡起,每一张桌子,他都会及时对齐,拐角里的每一处垃圾,他都会及时清扫。现在的503班,班级卫生工作有声有色,同学们自发的保持卫生的习惯早已养成,班级值日再也不是你推我搡,而是争先恐后,奋勇争先。在小学,孩子们容易追跑打闹,但是在403班,课间活动井然有序。在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课间不追跑,不打闹,课间安静,文明有序。此外,在高老师的榜样示范下,孩子们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相互关爱的美好品格。班级学风蒸蒸日上,所带英语学科在年级名列前茅,班级整体教学位居年级前列,深受家长信任。学校每周行为习惯评比,班级都榜上有名。

在高老师的带领下,班级不仅多次获得校级“文明中队”的称号,在2018年还被评为弋江区优秀班级体。

四、廉洁从教,家校同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协调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工作要求,做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但是高老师在八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上能做到家长零差评,百分百满意,正是因为他“把每一个家长当自己的朋友,把每一个孩子当自己的孩子”,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及时做好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还记得几年前,有一次,个别家长因为对班级某位学科老师有意见,认为老师对孩子造成了体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结果父母又急又气的找到了高老师,而且要立刻找到校长办公室。记得当时是冬天,天气非常寒冷,窗外下着雨,学校全体教师会刚结束,家长就冒雨找来,高老师认真负责第在走廊里倾听了家长的诉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高老师同任课老师联系后,了解到该生是因为本经常不交作业,学习态度散漫,课堂调皮捣蛋,行为品行和学习有问题而受到了批评,但是回家后没有将真实情况告知家长,导致家长护犊心切,又急又气。最后高老师做协调,及时化解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避免了矛盾扩大化,用真诚的态度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对孩子教育工作的支持。记得一次晚上十一点,有家长因为学科老师对孩子进行了批评,造成了误解,发来几百字的抱怨短信,也是通过班主任真诚的交流而及时化解了矛盾。师生同心,家校互助,正是高老师在班主任岗位上一次次细心的沟通和交流,才将家校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才能在学科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互信,从而共同打造了班级积极奋进的学习风气。

家长对老师的尊重源于对老师人品的敬仰。每次接手新班级,都有个别家长或出于希望老师能够在班级里“照顾”下自己小孩,或出于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座位的目的,又或者担心孩子犯错被老师“穿小鞋”,会偷偷在书本里给老师塞购物卡,或者三番五次请客吃饭,又或者利用节日名义给老师送礼物,高老师都会一一拒绝,并在日常实际行动中用对孩子的真情实感去打消家长的种种顾虑。每日的工作态度,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很多家长出于对老师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廉洁从教的精神所感动,真诚的想请老师吃顿饭,也都被他所婉拒。记得2020年疫情复课期间,高老师走访了班级很多同学的家庭,了解疫情期间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也为那些学习和习惯掉队的孩子打打气,很多家长确实被老师的用心良苦所感动。有位家长了解到高老师孩子只有几个月大,而高老师每天都加班到天黑才回家时,在家访的时候执意要送高老师一篮子土鸡蛋。家长怕老师不收,执意要送老师小区门口。僵持不下的时候,他只能假装收下,待到看家长回到家里,关上门,他又返回楼层,将鸡蛋放到门口,并立刻拨打了家长电话。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尽管请老师吃顿饭,送张卡,对于很多家庭都不是难事,但是对于高老师来说,廉洁从教,无私奉献,时刻为家长想着排忧解难,时刻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正是这种无私付出,为高老师收获了503班家长百分百的信任和支持。

五、弘扬传统,文化立人

高老师长期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课堂内外,浸染传统文化。带领孩子学习《弟子规》,班级布置突出传统孝道文化,班队会开展道德讲堂,学生教育以德行培养为抓手,503班充满了正能量。正是抓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为班级建设找到了“魂”,才为孩子品德成长抓住了“根”。“一门深入,长期熏修”,以传统文化的核心“孝德”作为班级建设的抓手,在班级活动和班级布置中渗透德行教育,才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奠牢基础。

疫情期间,由于缺乏学校规律的教育和作息,很多孩子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了影响。有些孩子在家上网玩游戏,看抖音,快手的时间大大延长,人也变得消极颓废。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高老师不仅努力做好线上文化课的学习,而且整理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学习的素材,在不加重孩子负担的情况下,线上开展了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课程。

疫情期间,老师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开展了五个主题的系列教育,分别是《回家》《筷子》《礼仪》《孝道》《诚信》。同学们学习视频后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而且纷纷在家实践,尊敬老人、分担家务、撰写心得体会,拍摄家庭礼仪小短剧,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六、刻苦钻研,教学创新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英语老师,高老师不仅潜心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专心于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做好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在本班实践英语绘本教学和儿歌教学。疫情期间,精心设计线上教学课,开展微课研究,班级学习风气高涨,学生效果提高,期末考试长期名列年级前列。暑假期间,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为孩子免费开展线上音标教学和阅读教学。在承担班级管理和教学的同时,高老师还在安师大外国语学院接受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学术研究上不断追求进步,争取早日发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他所任课班级也多次被学校选为大型公开课执教班级,面向来自全省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们,展示安师大附小师生的教育教学水平。高老师执教的芜湖市第一节小学英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市教研会上深受好评,录屏课例在全国“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获得全国优课。班级管理中,个人曾获得弋江区“优秀辅导员”称号。

 

 

 

Copyright 2007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