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是刘超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的核心。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将学生培养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工作勤奋,关心学生,严于律己,乐于奉献。他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他一直在认真努力地做好教书育人这项神圣事业。
一、刻苦钻研业务,潜心耕耘,勇于探索教学实践
“治教育人,先修己身!”刘超老师在任教以来,潜心耕耘,热衷教学,做到精益求精。业余时间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雕塑业务,勇于探索教学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刘超老师在课堂上总能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不同的才华,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在他的课堂教学上有一个环节“课中课”,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要求每位同学轮流在“小课堂”15分钟里为其他同学分享一名艺术家,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学、自思、自练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学有所得,还激了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老师在教学上很受欢迎,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评为安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课堂教学优秀奖”;2019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评选为安徽师范大学“教坛新秀”等成果。
二、发挥专长,躬行实践、做学生专业的引导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学是一门有温度的艺术,刘超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始终把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作为教学的最高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人格,从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耐心说服,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攻克层层障碍,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方向。
刘老师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研究的方向。2016级的田梦真是他带过的学生,目前已在华东师范大学研攻读研究生,她说“在雕塑这条路上,我曾埋头苦干过、迷茫过、漂浮不定过,找不到学习方向。但是因为遇到了刘老师,他点出我的问题,告诉我如何坚持才能做得更好。在疫情期间刘老师更是无微不至的在网络关怀指导我的毕业设计,才有现在研究的方向。大概每个人的路上都有一个引路人,我的引路人就是刘老师。他会根据每个学生喜欢的方向、特长有针对性的来辅导,我很佩服刘老师的气魄,或者说是他在雕塑创作中展现出的艺术修养。很感谢一路上有刘老师的悉心教导、指引我找到自己研究的方向,并坚持到现在。作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0年入选广州雕塑大展暨澳门雕塑邀请展,入选她艺术·原创艺术国际交流作品展,2021年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广西雕塑大展、获BICC中英国际创意大赛铜奖等多次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展览。2015级李伟同学目前也已在广西艺术学院攻读研究生,他的本科毕业作品《公麟识马》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他说:“刘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从大二时受老师的影响,使我的专业有了具体的学习方向。在我们学生眼中,刘超老师是平易近人给我们指明成长的方向,但对待创作是又非常严谨苛责。在创作《公麟识马》中对于形体的塑造和艺术处理给了我很多建议,在他的高要求下完成了这样一件作品,取得很多成果,感谢刘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科研助教,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刘超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最有价值的阳光。”他时刻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刘老师以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前提下,科研上也没有放松自己,2016年《热血青春》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立项,并完成结项、作品《东达山》入选“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并获中国雕塑佳作奖作品被山东美术馆收藏。2017年作品《东风破》获第六届安徽美术作品大展•雕塑作品展优秀奖、作品《红色记忆》获安徽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银奖。2018年作品《青弋江》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2019年作品《三月三·云端之上的笑声》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雕塑作品展;另一件作品《三月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参研《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人才培养》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集体项目的立项,并完成结项。2020年作品《三月三·云端之上的笑声》获第七届安徽美术大展优秀作品、2021作品《三月三·云端之上的笑声》受邀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主持的《“传古拓今”金石拓创新应用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集体项目的立项。
“潜心教书育人,不忘教学初心”一直在路上,刘老师说他经常思考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让自己的价值意义最大化。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份坚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坚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和教育学生的坚持;不断用心探索教育的有效方式,勇于在教学上尝试创新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