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典型】张建华:点燃心中火焰,促动学生成长

编辑:谢康 时间:[2024-09-04]


老师存在的意义在于“创造”学生,点亮学生心中的梦想,并促动他们学习。这是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张建华心中笃定的信念。

他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其学习背景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成长过程与经历不一样,知识储备也不一样,甚至学习动机都不一样,学生之间的个性特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能用“普适性”的方法来培养具有不同特制的学生。

他认为,老师的责任是直面学生特质的差异性,在课堂中通过意义的构建来唤醒学生的心灵,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去塑造不一样的学生。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他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使命就是“创造”学生,老师存在的意义在于启动学生学习,以让学生感到被尊重的方式去唤醒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社会角色与价值意识。而不仅仅是担当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角色,传授和灌输具体的知识与技能。

他认为,老师的责任是通过交互,识别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与职业性格,针对性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在校期间,训练学生走向社会的职业能力的下限,培养健康的职业心态,未来职业发展的上限取决于学生自身在职场的努力和机会的把握。

用心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

张建华老师每学期第一课总会私底下跟班干部交流,了解班级中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状况,特别是挂科多、翘课多的学生,寻找大家都“不看好”的学生,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所有学生,每节课都会随机请学生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和互动中,总会“一视同仁”地请他们回答问题,无论回答结果如何,都会找到他们的亮点,并加以鼓励。课间休息也会“无意”地跟他们聊聊家长里短,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感知到与其他同学没什么区别,相信自己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基于对人性的认知,诱导他们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能学好的自信心,温暖他们的心灵,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一个老师的自豪不是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优秀的学生,而是能把大家都“不看好”的学生教的很好。当毕业交流时,同学们说“如果不是遇到您,我肯定毕业不了”的感激话语时,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用情培育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张建华老师工作经历丰富,曾在政府和企业工作多年,在大型企业担任十几年的高管职位,从事MBA教育和培训18年,培养和服务本土各类高端人才超过千人,工作之余兼任芜湖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会长,有广泛的人脉关系。

他毫无保留、不计代价地把个人资源服务于学生群体。对适合考研的学生,他会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面试辅导、学校推荐、导师选择等过程服务。对希望就业的同学,他会辅导他们的应聘技巧,协调就业岗位,对接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指导学生快速适应职场中做人做事的规则,提高胜任力。因此时常能看到张建华老师自己开车送学生去各单位应聘和报到的身影。对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的同学,他会用心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服务,对接好各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帮助学生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遇到暂时困难的同学,他会慷慨解囊,及时伸出援手,同时他坚持做到“三不原则”,即不宣传,不接受采访,不做冠名。用同学们的话说,跟着张建华老师有饭吃。

从教以来,张建华老师积极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服务,特别是在指导大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方面,成绩斐然。他所指导的本校学生几乎每年获得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其中大多数都是以全省第一名获奖。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全国十个金奖名额中勇夺两个,为安徽省和学校赢得荣誉。他指导学生参加的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均为安师大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

张建华老师还应邀为安徽省几十所高校辅导学生、指导老师参加相关赛事,均为各高校取得0到1的突破。他曾全面指导一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名特等奖,他也因此获得全国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被同行称为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总教头”。

除了指导学生参赛,张建华老师也多次指导辅导员参加学生辅导技能大赛,并获得安徽省职业规划和创业计划教师辅导技能大赛金奖。指导的教师获得了全国首届教师辅导技能大赛金奖,全国仅有4位金奖获得者。

用党员的标准服务奉献社会

作为一名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建华老师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入党初心。无论在什么岗位,在什么地方,都能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模范履行党员的义务。他努力做到在哪里都是一面旗帜,身体力行践行党的宗旨。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总是把好的机会让给他人,困难留给自己,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按照张建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会把偶遇的认知障碍者送到家人手里,把雨中等车的弱势群体送到目的地,帮助不识字不认路的病患求医买药,一桩桩,一件件,不胜枚举。

疫情防控期间,他是所在社区党员先锋岗的志愿者,无论是狂风风雨,还是炎炎烈日,始终坚守岗位。主动利用志愿者的工作便利,为社区困难群众及时解决各类困难,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业余时间积极服务芜湖市地方经济与社会建设,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义务牵头召开人才政策座谈会,收集紫云英人才政策在落地执行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他执笔起草的紫云英政策反馈意见得到时任市委书记的肯定和批转,为后期紫云英人才政策的修改完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2007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