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耕通信技术领域潜心钻研的追求者,也是引导理工科学子追寻专业真理,探索理工之光的教育引路人。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有着这样一位忠于学术科研探索、善于指导学生赛事课题、乐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冯友宏教授。
勤勉“为学”富有一桶水
“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从讲师到高级职称,从校级交叉项目再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对冯友宏来说,科研是他的学术之本。从事科研工作的18年,他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协同创新项目、省自然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横向项目5项,获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和安徽师范大学“学科骨干人才”资助,在通信领域顶刊IEEE TRANS系列发表SCI论文2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
冯友宏长期担任《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如何把这几门通信领域的基础课程教好,让通信本科生真正爱上通信、了解通信、学会通信,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科教融合”便是他长期从教摸索出的答案。他坚持将前沿的创新研究成果及时反哺到本科生、研究生的设计教学之中,把科研方法转化为教学手段,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为真正的问题。“冯老师的课非常有干货!他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同时会结合相关知识点讲解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我受益匪浅。”这是他19通信学生汝佳冉给出的课堂感受。
曾经的辅导员经历,让课下的冯友宏与学生们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课上冯老师有些严肃,他专业知识精通,总是能把复杂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但课下作为辅导员的他风趣幽默又温暖,和我们聊天时经常分享他的‘趣事’和经历来现身说法,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好老师。”现工作于同济大学的师大13通信倪张凯对冯老师这样评价。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教授面对面”等各类师生交流座谈活动,期盼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再走近他们一些、再多了解他们一些。他关心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考研时期积极辅导本科生专业课知识,传授学生复试面试经验,与学生谈心对话缓解学习压力。在每年的毕业季,针对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他积极联系企业,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竭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教育是一潭活水,我也要和学生们一同学习,一起成长。”目前,他不仅个人获得了安徽省拔尖人才青年教学名师、安徽师范大学学科骨干人才、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等荣誉,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尽心指导下,通信工程专业多名本科生成功推免至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2024年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达线率为63%,通信工程专业多年来平均就业率高达95%。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发表SCI、EI论文1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他个人也获评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第一届“最受欢迎教师”。
厚德“为师”擎起一盏灯
“我们工科专业一定要培养出有热爱、有能力、有创新的真人才。”作为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冯友宏坚持理工科学子理实交融、德才兼备的培育要求,全力推进专业平台建设、稳步打造实践创新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活动,并主动将个人科研经费资助本科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
他的办公室永远为每一名学生敞开,办公室的灯也经常在深夜里亮着,只要学生来找他探讨问题,他就在。“冯老师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恩师。在我备赛期间,经常深夜给他发信息他也会回复我,并给予我指导。”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目前就职于成都华为11通信工程的杨杨回忆道。
实践育人的道路上,已留下了不少芬芳。近三年来,他所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竞赛队伍1支团队获得“挑战杯”科技发明类国家级二等奖,1支团队获得“挑战杯”科技发明类国家级三等奖, 2支团队获得“挑战杯”省级金奖,1支团队获全国智能车二等奖,2支团队获“西门子”比赛省级二等奖,1支团队获“互联网+”省级银奖,累计国家级、省市级奖励40余项,这正是冯友宏“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育人理念成果体现。
踏实“为事”耕好一片土
“冯老师经常和我们说,工科学生一定要把自己专业所学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正在冯老师的横向项目课题组学习的21通信研究生魏潘晨说道。本着“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冯友宏坚持在祖国的沃土里深耕科研,把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与国同行。为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他带领学生与芜湖蓝江照明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慧路灯项目并成功转换落地,团队所研发的智慧路灯相比较传统路灯节省电能25%以上,项目获“挑战杯”科技发明类全国二等奖,突破学校在该赛事同赛道最好成绩。此外,他所主持的“慢阻肺医疗管理平台”“远程电源控制系统”等横向课题,持续探索社会和群众百姓所关注的医疗健康等热点,致力于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目前,慢阻肺医疗管理平台成功与芜湖市中医院签约并投入使用,不断提升患者居家诊疗效果。
“作为一名科研人,我们一定要想着让自己的所学能够造福社会、造福百姓。”在科研之外,他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把专业所学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数十年来,“社区科技站”家电义务维修、“金苹果”科普宣讲等各类志愿活动都有他和学生们的身影。“我大一暑假时,冯老师便推荐我参与了义务家电维修志愿服务活动,我非常开心自己的专业所学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还能帮助别人。”连续3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来自20通信专业的学生吴佳怡说道。他所指导的安徽师范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获得校、院级奖项,多名学生获评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个人”,个人多次获评安徽师范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站在讲台上,待在实验室里,和学生们在一起,就是我最快乐的事。”从讲师到教授,从专业老师到专业负责人,一路走来,他的身份角色在不断转变,但不变的是他作为一名科研人的质朴学术理想和作为一名教师的育人初衷,以心血灌溉桃李,以热情浇筑未来是他育人路上最生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