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不要仅满足于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只学课本知识,更要关注学科前沿进展。”这是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鹏教授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叮嘱的话。从教十二年来,王鹏深耕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强化科研创新,着力反哺教学;用心关爱学生,展现师者关怀。
深耕课堂教学 传道授业解惑
“认真备每一节课,认真讲每一堂课”是王鹏一贯坚持的原则,他将“以生为本、兴趣为先”作为教学理念,坚持从学生角度思考,适时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经常问问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重视他们的需求,以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为基础,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是他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方法。王鹏曾荣获2019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称号、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
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他还积极投入教学研究,在教学创新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总结。他讲授的《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在2019年获批安徽省精品课程,并在“e会学”平台上线。2020年该课程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教学示范课、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8年他获得安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9年获得安徽省第四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还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了3篇教学研究论文。王鹏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作为负责人获得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一个个优秀教学成果的取得,凝聚着王鹏在教学上的心血,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孜孜不倦的夜晚和一遍遍精益求精的打磨。学生们纷纷评价:“王老师的课体现了以我们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重视培养我们的能力”“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强化科研创新 着力反哺教学
王鹏深知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关系,他坚持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来反哺教学。工作以来,王鹏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7项;在生物学领域经典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rotein Science》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评安徽师范大学“文津学者”等荣誉称号。
自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王鹏坚持定期跟研究生讨论工作进展,针对研究生在课程学习、课题进展、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国家专利3项并已授权2项。
作为生物科学拔尖人才班负责人,王鹏坚持让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通过“老带新”模式,让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生的状态,较大提高了本科生继续深造的成功率。这个班级40余名学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深造的比例超过50%。“在王老师实验室学习的2年时间,我们经常参加实验室的课题进展讨论会,实验室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我的兴趣,让我立志以后也投身科研事业。”即将去中国海洋大学硕博连读的2024届本科生杨萌说到。
用心关爱学生,展现师者关怀
在教学科研中,王鹏严格认真、知难而上,不断锤炼本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细致入微、以心暖心,展现了师者关怀。有一名研究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导师离职,需要找一位新导师。王鹏没有犹豫就接收了这名学生,并为她量身设计了新的研究课题。由于课题开始的晚,学生有了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担心不能按时毕业。他一方面鼓励学生,一方面积极帮助学生,使得课题进展顺利,最后这名研究生也如期毕业。王鹏对每一个学生都特别用心。对于学习困难、不善交流的学生,王鹏会主动找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王鹏先后承担了多个管理工作,在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期间,主要分管科研与平台建设、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等工作,取得突出成绩。2021年以来,学院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省级重大科研项目3项;获得横向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批生物与医药、农业、食品与营养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就业率逐年提升,2024届研究生实现100%就业。这些成绩的背后,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
不管管理工作再多,王鹏始终坚持每年给本科生上课,同时担任本科生导师和研究生导师。他经常与学生促膝长谈,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给出合适的建议。他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用真情实意,以自己温暖的方式做出有温情、有热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成长成才。
从三尺讲台上谆谆教诲的师者,到学院科研工作的管理者,王鹏抱定赤子之心,呵护学生成长;躬耕教坛,千锤百炼,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